简介

三国之崛起西凉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5章 回家探亲(1/2)
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

李应等人回到襄武县,沿途看到个个村庄喜气洋洋,像是在庆贺什么大事,若是一村如此,还引不起李应注意,沿途村村如此,李应就更加狐疑了。后来,李应实在是忍不住好奇心,向一个正在举办酒宴的村庄走去,公孙贾紧随其后。

来到村中,李应向一名村民问道:“大家伙何事这么高兴?”

那村民醉醺醺的,一看李应穿着体面,于是对着他说道:“外乡人吧,我等今年丰收,收成比往年多了三成。”

李应闻言赶忙笑着说道:“即是如此,理应痛饮。”

村民听李应这么说,摆了摆手,说道:“不仅如此呢,襄武县令贾大人还大肆扩军,我等是辅兵,农忙时耕作,农闲时就到县里参加训练,凡是家中选中辅兵者,每人每年租税削减一成。”

李应应和道:“那敢情好啊!”

村民得意的说道:“那是自然,不过我等只是辅兵,若是那战兵,不仅能减租,还每户送一头耕牛呢!立了军功,有重赏;战死了,有厚抚。我等辅兵就没那么好的待遇了,不过就是这每年少一成租税,也是能多养活一个孩儿了。”说着竟然哭了出来,想来家中早年定然是有饿死的孩儿,李应安慰了他几句,就领着公孙贾骑马离开了。

来到襄武县城,李应看到城墙上威风凛凛的哨兵,心中很是满意。来到城中,见城内沿街叫卖的商贩竟然比他离开的时候足足多了三倍,热闹非凡。想起自己第一次进城时,冷落的街道,疏松的行人,和眼前的一幕形成了强烈的反差。想着,李应不禁加快了脚步。

来到县衙门口,县丁早早的就通报了贾诩,贾诩已经在县衙门口恭候多时了。看到李应来到跟前,贾诩赶忙向前说道:“公子一路辛苦,内院休息,我为公子接风洗尘。”外人面前,贾诩自然不能叫李应主公,不然传到李参耳朵里,自己丢官是小,影响李应在襄武的根基不稳就大了。

来到内院,李应问道:“文和,半年来治理的襄武真的不错。某听说,你将某乡军的待遇推广到了全县,而且还特意设置了辅兵待遇。”

贾诩闻言,拱手说道:“主公每月都飞信传书,要我等好好操练新军,我左思右想,以为主公在乡军的做法不错,于是都拿过来用,如今看来,效果显著。”

李应满意的点了点头,说道:“某得文和,胜过高祖身旁三杰。”(三杰是:张良、萧何、韩信)

贾诩赶忙推辞,大呼不敢当主公如此夸奖。

李应倒没在这个问题上纠缠,而是转眼问道:“文和,新军训练如何?练了多少?”

贾诩赶忙说道:“回主公,新军已有五千人,其中战兵二千多人,辅兵三千。”

李应闻言大吃一惊,心想襄武县不过八千人口,纵然全民皆兵,去掉老幼,尚且也最多有四千兵马已是极限,如何能招募到五千人。

看出李应的疑惑,贾诩解释道:“主公不知,胡车儿所部羌人已经具皆编入襄武户口。说来,这事要多多感谢尊母。主公走后一个月,胡车儿就率本族两千来人来投,细问之下,原来是尊母亲自到羌人营地劝说。”看了一眼李应,贾诩接着说道:“主公走时曾说,若有事可找尊母,某当时不以为然,不曾想尊母竟有这般本事,某折服了。”

李应大笑道:“某也没想到,若想知道真相,看来只能回陇西大山问候母亲了。”

贾诩点了点头接着说道:“主公曾对某说,务必要练出一支精良铁骑,幸不辱命。如今,新军中有八百精良铁骑,全部身着铁盔铁甲,另有一千名重装步兵,再加上三百名羌人骑兵,如今我等虽然不能说是兵强马壮,但是取了整个陇西郡绝对不在话下。”

李应听完顿时兴奋不已,八百骑兵,算上羌人骑兵,足足有一千骑,短短半年时间,贾诩就给他练出了千骑,如果贾诩是女的,李应恨不得冲上去,抱着她猛亲上一口。

随后李应吩咐贾诩,明日午时,校场点兵。

当天傍晚时分,李应回到陇西大山,赶忙去见父亲,李言听说李应回来了,高兴的合不拢嘴,姜氏听说李应回来了,也赶忙出来迎接,听着父母问东问西,比如身体可好?是否受伤啊?李应耐心的一一回禀。见儿子没事,夫妻俩便放心不少。所谓“儿行千里母担忧”,大概就是如此吧。

来到内屋,李言看着李应问道:“此时就我两人,跟为父说说,你这半年来的事迹。”

李应一五一十的将半年来发生的是都告诉了李言,李言听完沉默了好一会,许久才突然问道:“你说那个叫张霞的女子喜欢你?”

李应险些惊掉了下巴,说了那么多事,李言张口却只问男女之事,他这父亲真是当得可以了。

李应赶忙说道:“这,这不是重点。”

还没等李应说完,李言厉声说道:“怎么不是重点,你都十六岁了,所谓“儿大当婚,女大当嫁”,你也是时候娶亲了。”说着不顾在一旁试图解释的李应,接着说道:“我和你娘,本打算给你说门亲事,又恐你不乐意,既然你二人两青相悦,此时应当顺理成章。”

李应一直在一旁试图解释:“我,我,您,哎”

本小章还未完~.~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